书韵心灵,共绘华章
读书是心灵的飞翔,有人回眸看见世间百态,有人远眺领略山峦叠嶂,一本本书,奏扬着恢弘的韵律,绘写着壮丽的华章。
1911年,在东关模范学校,一节课上,魏校长向同学们提问:“大家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做官,有的说是为了挣钱,有的说是为了明理,只有坐在一旁的少年沉默寡言,魏校长点名请他发言,十二三岁的他傲然挺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那一天震耳欲聋地响彻中华云霄。他上下求索,寻到了真理:书,是那谱写富强的进行曲;书,是那通往富强的真经。
“多歧路,今安在。”在被贬路上的李白,发出忿忿的愤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在人生的万有引力下,他又能做什么挣扎呢。书中有对困顿的迷茫,亦有对未来满腔热爱的豪迈胸怀,“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傲然屹立于船头,他释然的开怀,一支笔在案上纸挥洒,在书中谱写不朽传奇。在他的笔下,书,是那宣扬不羁的琴曲;书,是那抒发浪漫的诗卷。
“野草,根本不深”,“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我自爱我的野草”,“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那是一个高尚的灵魂,是文学史上的一朵瑰丽的奇葩。书中有他的一字一句,书中有他的一言一行,他消逝不在,可抚过文字,如拼图般构成了有血有肉的他,模糊又清晰,那是他高洁的气概。在他的脚步中,书,是那歌颂觉醒的凯歌;书,是那斩除罪恶的利剑。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高举着那一杯清酒,酒盅浸渍着交辉相应的月,那是游子的思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书中有那一幕幕相思,明月铺洒在大地,照亮了那一个个辗转反侧的夜晚。“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明月刻画在书中,竟映得那相思别样红。在他的字词间,书,是那委婉凄凉的小调;书,是那见证团圆的桂香。
在书海中漫步,犹如心灵的潮汐,惊涛骇浪翻过堤岸,冲击着心田,滋润每一寸土地。
幼时,咿呀学语,母亲手中的故事书中有奇趣,串联起一个个不着天际的幻想;长大后,倚在几净的窗前,手中捧着厚重的课本,书中有学识,步入书中,寻求着未来的远方;成人时,在办公桌前品一口咖啡,一本书展开在桌上,那书是一方净土,在思绪中畅游,逃离生活的喧嚣;古稀之年,躺在摇椅中,与太阳撞个满怀,手捧一盏浓茶,酌一口,一本书放在膝上,品一字一句,鉴一撇一捺,那时,书中有闲适,书中有人生……
心至仿徨处,毋须想,徘徊在书山径,畅游在笔墨海,一座凉亭,一处海湾,对着你翘首以盼。闲暇时,翻开泛黄的书页,抚摸着经岁月洗礼、时光浸泡的文字,摩挲的手感,感动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