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孩子直面美好世界
摘自《教师博览》2022年11月
作者:沈丽新
在一个讲座活动中,一个年轻的学员老师问我:“沈老师,现在的英语教材内容偏城市化,我们培训结束后将要去云南的一所乡村学校,那里的孩子们生活条件一般,教材上展示的hamburger((汉堡包)、sandwich(三明治)、cake(蛋糕)等城市里常见的食物,那里的孩子可能都不曾见过,我们应该怎么去面对这些孩子?”
“非常感谢你的提问。这个问题真的太好了!”我首先向这个年轻学员致谢。这些学员刚大学毕业,在别人考研、考编的时候,他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支教,去偏远的农村地区工作两年。“为中国而教”,真的是由于一批批年轻人的参与,才持续了十几年。2009年,我就是这个项目的首批培训师,至今我以此为荣。
生活在偏远山村的孩子,要面对城市化的教材,要面对教材里那么多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一教师要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这种场景?
也许有教师觉得有些残忍。那些身处农村的孩子,要学习从没有见过的物品的英文单词…
对这些孩子来说,获悉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是伤害吗?
孩子的心是最纯净的。他们在生命之初遇到的重要他人—教师—的态度,对他们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教师出于保护的心去面对那些孩子,完全遮掩起那个更文明更富裕的世界一不让他们看见,更不带他们学习,也许这样做“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但总有一天孩子们会与真实世界遽然相遇,到时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已经成为一个与现代文明完全脱节的人。如果教师用同情的心去面对孩子们,他们很可能会更加软弱,甚至会对那个美好世界心生嫉妒、憎恨,将来有可能成为报复社会的人。如果教师用平常心去面对那些孩子,把美好世界描绘成只要他们努力就可以去看看、去转转的一个异乡,把他们教导成离开学校后有能力自主选择留在家乡或者去城市的乐观的劳动者,不是更好吗?
美好世界不该是背弃现实生活的妄想。在困苦中,美好世界应是一束光,温暖前行的人。所以,英语教材上出现这些英语单词时,我们不必把它们描述成多么高贵、多么美味的食物,完全可以客观地讲述一下:这是西方国家的普通食物,就像我们的粥、包子和饺子一样普通。甚至可以“自恋”一下:有些西方国家的老百姓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吃到我们中国的美味的炒菜、炖菜和焖菜,吃到我们的粥、包子、饺子…
所以,在教学这些单词时,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了解或者分享一些当地的特色食物,互相交流这些特色食物跟自己之间的美好故事:也许是奶奶包的馄饨,也许是外婆做的糕点…
希望那些孩子,都能被引导着去直面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文明。让更美好的世界成为他们一种可供选择的向往,而不是离开自身际遇的唯一希望。那么,即便一时之间去不了更美好的世界,也不会太有幻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