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材料作文优秀习作
独而不孤
高二(1)班 刘婧湉
有时我们会听到两种声音,一个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另一种声音说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有朋友的。诚然,这两种看法都没有错——我们要做一个独而不孤的人。
从科学的角度上说,人类是群居动物,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群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在群体中成长起来的。费孝通在他的《乡土中国》中曾写道:中国社会是有乡土性的,我们有父母兄弟,亲戚朋友,我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并不是由于选择得来的,而是出于本能,先于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梁实秋先生所说的“孤独”,是孤身一人的意思,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总有家人,挚友陪伴前行,倘若一个人的生活一直是孤身一人,世界于他而言就失去了以情感为架构的联系,浑噩度日。我们要融入群体,参与群体,同伴朋友的关怀使我们不再孤独,仿佛居寒夜者身处暖春。
而赫胥黎所说的“孤独”,更偏向于精神和思想上的独立追求。拥有独创精神的人,他的精神世界是孤独的,这表明他不会被时代潮流所影响,固化,所谓“曲高和寡”。身处于大数据时代的我们,更容易被潮水般涌来的各种声音所误导,从而盲目地跟从。自由的灵魂与独立的思想在此时便越发难能可贵。这些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不是因为他们一味地去追求孤独,而是在其他人对信息爆炸避之不及或被洪流裹挟之时,依然慧眼明心,立足其上。王安石变法在当时看来收效甚微,被百般阻挠以致失败,但其思想之深,影响之远,观其诗书便显而易见。他们的孤独,是智者坚定的信念,是被踩在泥泞中开出的花,是屹立于人类历史的引路星,为后人和知音引领方向。
置身于资讯爆炸的环境,是时代加诸于我们的挑战,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正是培养人格,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黄金时段,既要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交友之趣,也要有体察入微的甄别与思考,做一个独而不孤的人。
我们诞生与群体之中,但不能被群体所淹没。愿我们沐浴在阳光之下,但只要用心去看,依然有北极星为你指路。
孤独是圆满的
高二(8)班 陶郑瑶
赫胥黎说“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梁实秋说“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有朋友的。”
伟大和有独创精神意味着超前和思索。“人是要交朋友的”究其根本是因为人是社会性动物。英国社会学家在研究人类社会起源的过程中,将其比喻成一张大网。可网点点相连,每一点却又相对独立。莫论欢喜,人的任何一点特征都不具有绝对的普适性。交朋友也与孤独与否无关。人交朋友旨在分享,朋友只是人生路上陪你走一段的人。
喜欢孤独,享受孤独不一定就代表一个人真正孤独。孤独是什么?是一个人在世界孑然一身无枝可依?清清冷冷靠不近热闹便惊慌无措而拼命找寻?那不是孤独,那叫寂寞。寂寞无边慌乱,孤独无限圆满。
孤独是一个人修养身心的目标。即沉静地学会和自己相处,在如今浮华却浮躁的世界里给心灵劈开一块属于自己的小世界。享受孤独是爱自己的开始。爱上自己则生活浪漫,至死不渝。
有了朋友也不代表一个人就不孤独,孤独与否与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有关系。
著名钢琴家傅聪在接受采访时说,一个钢琴家最可贵的是勇气。他的勇气和他的孤独直接挂钩。他在成名后依旧一连十几个小时,一个人静静地练琴。他拒绝了一切功名利禄所给他带来的资本和利益。他孤独,他疏离,但他坚定。所以他可以告诉我们早期的肖邦是李煜,晚期的肖邦是杜甫,弹肖邦能让听众听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之感。他的孤独和享受孤独给予他体悟。也因此,在他离世之后得无数人怀念。钢琴家傅聪留在每一个听众心里,成为永恒。
所以哪有神灵野兽牛羊众生之分。人人潜心人人皆神灵,人人愿潜心沉静思索则人人伟大而有独创精神。神灵和伟人们喜爱的绝非孤独,而是和自我沟通、对话,是与自己的精神内核相处。
越是能静心思索越是可以享受孤独,爱上自己;越是慌慌张张眼高手低,越是寂寞难耐。
左宗棠蛰伏二十年,一朝出世,成了晚清四大名臣;有鸟三年不鸣,一鸣却可惊人。他们不孤独吗?他们孤独,但他们学会隐忍、观察,破万卷书,疯狂汲取,而后神交古人,终成大业。
孤独是圆满的。它象征着一个人丰富,可无限兼容。而我们爱上的孤独,实际是爱上了我们自己。这是多么美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