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上海市交通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班级:八2班 姓名:李昕霓
读书活动 活动类型:走进中华经典 读书征文 类 等第: B
少年之“道” ——思读《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有感
少年,是一个人进行思维创造活动的最好时期,精力旺盛、敢想敢干、敢作敢为。然而这段时期也是少年们新知识、新尝试、新创造的时期——少年之“道”,发展之道。
近期,我仔细阅读了《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习爷爷在故事中贯穿着中国历史文化之“道”,“道”是什么?我掩卷沉思,“道”是保持觉悟、崇尚气节,更是有所作为。
我们少年应该做到保持觉悟。当官者做到廉政是保持觉悟,少年的我们也应保持觉悟。杨震洁身自好,为人清廉,曾经王密怀揣十金前往馆驿相赠,但是杨震却拒而不受,因为他认为不能暗地里做些亏心事。其实“四知拒金”告诉我们,初心的重量远比十金要重得多。我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就是为了能够真正学习到书法之道而去奋斗。学书法需要勤练、思考、贯通,而要做到这三点,不外乎要静心,不为外界干扰,真正做到“心远地自偏”,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奋斗的时间久了,久而久之你就能感悟出其中的真知。觉悟是任何事情的起步,当你觉悟之后方可知道你的奋斗之“道”是什么。
我们少年更要有气节。气节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纵观人类历史,凡有成就者,必有高风亮节。而马克思就是在他一生中最贫困潦倒的时期写成了《资本论》。他曾提及那时的他:“外衣进了当铺,我不能再出门,因为不让赊账,我不能再吃肉。”这样艰苦的环境他仍然不放弃,这是他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节。习爷爷在评论这件故事的时候也强调过: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成大事业者应有的品质,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坚定信念、坚守气节......这让我回想起了在小学阶段冒雨打垒球比赛的事情,那是一场锦标赛的决赛,当时茫茫大雨,扰乱了我们的视线,也打乱了原本的计划。可是为了学校的荣誉,这场比赛必须打,这是作为运动员的品格,也是小小少年们高高的志气,更是尚品之“道”。
我们少年最应该有所作为。自古一直说:英雄出少年。纵观世界发展史,有许许多多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的重要创造都是产生于风华正茂时期。所以说英雄出少年,那又何尝不是少年出英雄呢?我们现在虽做不出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但是我们作为少先队员,这难道不是励志之“道”吗?
每个品质中都包含了一层“道”。“道”,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哲学概念,指的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规律,是事物发展变化的遵循,这里“道”并没有这么复杂,就是指“正确的道”,但纵然是这样简单的含义要做到其实还真没这么简单咧!
习爷爷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给予我启发,让我悟“道”,知觉悟、崇尚节、有作为。我们青少年通过这些故事,不仅看到辉煌的过去,更是憧憬遥远的未来,让我们一起书写更精彩的中国新故事吧!